東市呂四港鎮因傳說呂洞賓四次光臨而得名,至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。18萬呂四人民勠力同心、敢為人先,賡續著一代又一代的傳奇。2023年,啟東市呂四港鎮在全國千強鎮排名躍升至75位。
“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在省級經濟發達鎮座談會上指出,鎮一級是區域發展的基礎支撐,要深入學習借鑒‘蘇南模式’,充分發揮經濟發達鎮作為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引擎、鎮域經濟龍頭的作用,堅持城鄉融合、功能互補,堅持以人為本、生態優先,勇當中國式現代化的鎮域示范。”啟東市呂四港鎮黨委書記陳紅飛慷慨激昂,“下階段,呂四港鎮將激揚首創精神,敢為善為、勇闖新路,以實干實績奮力打造經濟發達鎮示范樣板。”
產業攀高走在前
“需要哪款都可以下單,今天都能現貨發走!”走進啟東市呂四港鎮電動工具商貿城,網絡直播場景幾乎隨處可見。手機直播、電商銷售、便捷物流,讓鋰電產品銷量節節攀升。啟東市呂四港鎮擁有電動工具企業750余家,掌握全國2/3的銷售渠道,2023年實現產值近300億元,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/3。
“電動工具不僅是我們鎮的傳統富民產業,更是我們啟東的一張名片。”陳紅飛表示,為了讓電動工具企業更好發展,啟東市呂四港鎮出臺了一套政策扶持體系,制定實施《關于支持電動工具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》,從9個方面提出15條硬核舉措,對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,以政策為“支點”撬動產業集群式發展。2023年,啟東市呂四港鎮電動工具新增規上企業25家,規上應稅銷售增幅達15%以上、產值增幅達20%以上。
走到啟東市呂四港鎮天江大橋上,就看到南側60畝的土地上,5幢標準廠房已進入封頂階段。為了提升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水平,啟東市呂四港鎮打破傳統拿地模式,規劃1平方公里的電動工具集聚區,已啟動建設200畝的先導區,建筑面積超20萬平米,入駐企業8家,還同步建設全國電動工具制造中心、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,持續叫響“中國電動工具第一城”品牌。
“強自身”的同時,啟東市呂四港鎮也不忘組織電動工具企業“向外看”。去年,啟東市呂四港鎮組織電動工具企業赴土耳其、俄羅斯、越南參加3場電動工具專場境外展,并參加第六屆廣州(秋季)五金交易會,幫助東成、弗林特等一批骨干企業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。其中,龍頭企業東成公司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年排名第一,成為啟東市首個邁入百億級的制造業民營企業。
港城融合做示范
啟東市呂四港鎮的地標性建筑——“峰度天下”非常醒目。“峰度天下”包含商場、酒店和住宅。“以后我們呂四也有CBD了!”每天有不少呂四居民經過項目現場都會停下來駐足觀看。作為啟東第二高的建筑,自開工以來,“峰度天下”項目一直掐著時間往前推進,預計今年5月交付使用。
“峰度天下”是啟東市呂四港鎮加速打造現代港城的一個縮影。為進一步優化新老城區空間布局,提升老城區功能配套,全面打造港產城融合互動、宜居宜業、韌性智慧的啟東第二中心,啟東市呂四港鎮還啟動規劃編制2023~2050年總體城市規劃設計,12個片區規劃已完成,6個已獲得省自然資源部門批準。
“港產城融合,港口是引擎,產業是核心,城市是支撐!”陳紅飛說,建設啟東第二中心,推動港產城共興,啟東市呂四港鎮鎖定“建設現代國際港口城市”奮斗目標,聚焦新型城鎮化,全力推動人口集中、功能集成、要素集約,全面提升港城承載力和宜居度。2023年以來,啟東市呂四港鎮完善交通路網結構,全年啟動14條15公里道路規劃建設,其中4條道路已竣工通車,3條道路正加快建設,去年底實現7條6公里道路竣工通車。
2023年以來,啟東市呂四港鎮還進一步推進公共配套工程,推動安置房建設77萬平米,開發商住50萬平米。截至去年底,漁港嘉苑主樓主體結構完成50%;興港嘉苑、桂林苑完成驗收;老氣象站酒店及2棟高層結構封頂;鎮人才公寓、港城國際西南側商住地塊加快建設。
為民解憂樹樣板
去年夏天,啟東市呂四港鎮的菜園路一條街讓全啟東人為之沸騰。“沒去過菜園路夜市,你都算不上‘最靚的仔’!”家住啟東市匯龍鎮明珠新村的王春松那段時間常常驅車40分鐘,只為打卡夜市上的美食。
夜市火了,可是交通、衛生、噪音等問題也隨之而來。“流量能帶來的就是收入!”為了維持客流,啟東市呂四港鎮綜合行政執法局改“單一執法”為“管理服務”,在夜市邊設置專門停車區域,并在每個攤位上都增設垃圾桶等衛生設施,便于環衛工人清理。就這樣,菜園路夜市的“煙火氣”持續到了夏季結束,讓不少攤主都實現了增收。
群眾利益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
呂四漁港是首批國家級中心漁港,每年海洋捕撈量占江蘇省的1/3,從事海洋漁業生產人員超3萬人,去年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超50億元。近年來,啟東市呂四港鎮針對在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矛盾多發現狀,著力探索實踐新時代“海上楓橋經驗”,努力實現“小事不下船、大事不出港、矛盾不上交”,筑牢漁民的連心橋、幸福橋。
從就醫到教育,從出行到保障,近年來,啟東市呂四港鎮黨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推出一項項惠民舉措、暖心行動,這得益于鎮黨委一班人始終胸懷人民、敢作善為、敢于擔當、敢爭一流,實打實地把民心工程“清單”變成老百姓“幸福賬單”,努力讓幸福生活看得見、摸得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