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段時間,東莞長安鎮備受關注。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,東莞長安鎮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千億元,成為廣東第三、全國第六座“千億鎮”。
鄉鎮,聯城帶村,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。“百千萬工程”明確提出,集中資源力量,培育更多全國經濟強鎮。入選首批典型鎮以來,東莞長安鎮抓住建設契機,全力構建“12359”工作格局,集中資源、分類施策,壯大鎮域經濟,促進城鄉融合發展。
因地制宜培育打造鎮域支柱產業
長安鎮位于東莞市南端,東鄰深圳,南臨珠江口,西連虎門鎮和濱海灣新區,北倚蓮花山。改革開放以來,長安鎮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,鎮村經濟較為發達。
長期堅持實體經濟為本、制造業當家,是長安鎮鎮域經濟發展的關鍵。
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,長安鎮敏銳抓住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潮,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,逐步嵌入全球產業鏈,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。
在81.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長安鎮孕育出全球手機頭部廠商OPPO、vivo兩大巨頭,形成了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,上下游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,其中規上電子信息企業226家,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。
通信領域大多零部件需要用到模具,模具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溢出效應,為模具產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和空間,讓后者成為長安經濟發展又一“主引擎”。
經過多年培育,長安五金模具產業已經形成集聚規模,全鎮擁有五金模具生產企業1600多家,個體工商戶近1萬戶,擁有5個五金模具專業市場,年交易額超過160億元,2023年長安全鎮規上機械五金模具業產值達423億元,“世界模具看中國,中國模具看長安”已然成為行業共識。
除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、500億級的五金模具產業外,長安鎮還培育出智能視覺、新能源汽車配套、電子大健康三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。
以東莞不到3.3%的土地和10%的人口,長安鎮創造了全市8%的生產總值、10%的經營主體、10%的工業總產值以及20%的進出口總額。
在產業發展的背后,是清晰的發展規劃。
典型鎮培育建設以來,長安鎮因地制宜提出“產業重鎮、開放門戶”的定位,并明確北部總部經濟生態片區、南部高端智能智造片區的發展方向,由此實現資源高效利用。
打造與經濟相協調的城鄉品質
依托厚實的產業基礎,長安鎮全力加速鎮域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,并按照小城市標準,有條不紊推進規劃建設。
自去年起,當地深化鄉鎮建設規劃編制,《東莞市長安鎮“百千萬工程”典型鎮(中心鎮)建設提升規劃(2023—2035年)》已編制完成,該規劃將作為推動鎮域品質提升的重要制度保障。
在美麗圩鎮建設方面,當地有序打造廣深高速出入口、環莞快速入口、茅洲河門戶節點、東門中路入鎮路口,使其成為展現鄉鎮風貌的靚麗通道。錦廈步行街經改造后蝶變為美麗示范主街;新安增田農貿市場與錦廈中心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,環境干凈整潔;碧荷園、金憩園、錦繡園等一批綠美生態小公園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。
在鎮域建設過程中,長安鎮還加速城中村改造。2024年,長安鎮共有城中村改造小圈項目3個,其中城中村綜合整治類項目2個(霄邊下洋小區、錦廈新村綜合整治示范項目),各項改造項目正有序推進。同時,當地有序開展建筑風貌改造。例如新民社區新民路、祥和街、順和路、新豐路為農房風貌管控提升試點項目,霄邊社區下洋新村外街(建設路)進行農房風貌管控,力求塑造實用、美觀且有特色的建筑風貌。
在改善圩鎮風貌與人居環境的同時,長安鎮還著重提升公共服務品質。
全鎮加快教育擴容提質步伐。目前,全鎮有公民辦中小學、幼兒園105所,并與華師附中合作辦學,建成烏沙小學、實驗中學改擴建項目,步步高實驗學校投入使用,新增公辦學位三千余個。
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。目前全鎮共有醫療機構325家,基本構建起“一公立、五民辦、一???、社衛全覆蓋”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,升級鎮公立二甲醫院就醫環境和服務水平;落實1個社衛中心、22個衛生站點標準化建設。
另外,當地著力提升“一老一小”服務水平。完成鎮敬老院第一期升級改造,建成2個長者食堂和3個配送點;開展示范性托育機構創建申報和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。
值得一提的是,當地還注重加強惠民文化供給。如承辦2024年東莞“廠BA”等市級體育賽事,并推動生態文明與文旅體事業深度融合,開展各類文體旅活動5800場次,170萬人次參與。